關鍵詞:風土、氣候、種植條件、文化
勃艮第葡萄園風土世界文化遺產聯合會名譽主席奧貝爾·德維蘭說過:“風土是葡萄酒的靈魂,是一切偉大葡萄酒的基礎。”
風土是指一個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總稱,包括水土、山川、氣候、物產和人文風俗、習慣等因素。研究一個產區的風土特色,對于選擇適宜的葡萄品種,采取對應的栽培技術,設計酒種,制定釀造工藝,形成具有風土靈魂的葡萄酒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黃河故道是1855年黃河從蘭考銅瓦廂(今蘭考縣東壩頭)北岸決口,河水改道大清河進入渤海后遺留下來的舊河床。它西起河南蘭考,東到江蘇響水入???,橫貫河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4省9市27個縣(市、區),全長730公里。民權產區黃河故道全長52.4公里,南北寬20余公里,高出地平面6~8米,流域面積800多平方公里,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葡萄和葡萄酒產區。
這是一個水土獨特的葡萄酒產區
1.這獨特體現在民權葡萄酒產區的一灣灣湖水。
在黃河故道民權產區,從西到東分布著鯤鵬湖、秋水湖、龍澤湖三大水面,總面積10萬余畝,最西端的鯤鵬湖上連黃河,下接秋水湖,水域面積2萬畝,名取文哲大師莊子的代表作《逍遙游》;處于中間的秋水湖水域面積4.5萬余畝,名出莊子的名篇《秋水》;最東端的龍澤湖水域面積3.5萬余畝,名字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。
“水為萬化之源”,也是葡萄種植、灌溉的生命之水。這一灣灣湖水是來自巴顏喀拉山的陳年雪水;是匯入了黃河中上游5000公里、8個省份、70余條河流之水;是充滿靈氣,帶來一路風情和豐富養分的黃河之水。
2.這獨特體現在民權葡萄酒產區的萬頃沃土上。
土為萬物之母。這里的土壤母質是黃河沖積物。“黃河斗水,泥沙居七”,沙量之大,為世界之首。
大河奔流,泥沙俱下,帶來了寧夏、內蒙古大漠的金沙,帶來了賀蘭山脈的鈣質,帶來了黃土高原的淤泥。伴隨著黃河水,越過一座座高山,闖過一道道山峽,沖過一段段激流險灘,最后沉積在這里。
這土壤具有多變性。在水平分布上,有淤土、砂土、兩合土、小兩合土,因水的流速不同,泥沙沉積亦不同。河水流得急的地方,沉下的是粗砂土;河水流得慢的地方,形成的是粘淤土;流得不急不慢的地方,沉下的是兩合土;低洼積水的地方,形成了鹽堿地。
這土壤具有復雜性。在土層的垂直分布上,因河床每年淤積有10多厘米,剖開故道內的土壤,可以看到沙土、壤土、黏土為層次狀復式排列。
這土壤具有特殊性。土壤中有黃河中上游帶來的氮、磷、鉀、鈣、鐵等微量元素及其他沉積物。據專家研究,黃河故道金屬元素背景值低于土壤環境質量一級標準,有益微生物和活性酶高于其他土壤。
這是一個氣候最適宜葡萄生長的產區
1.這適宜性表現在光照充足上。
民權縣地處北緯34°~35°,日照時間長,全年日照時間2219~2571小時,高于國際公認2000小時的標準。
這里光能資源豐富。太陽光能是葡萄光合作用唯一的能源,是葡萄能量和物質循環的動力,葡萄產量和品質的90%~95%來自于光合作用。據統計測算,民權年平均太陽光能輻射總值為118.7千卡/平方厘米,屬本省資源高值區。
這里的無霜期長,年平均無霜期為213天。葡萄發芽早,落葉晚,生長期長,樹體健壯,養分積累多,特別適宜晚熟葡萄品種成熟。
2.這適宜性表現在溫度適中上。
葡萄是喜溫作物。民權縣是暖溫帶大陸性氣候,歷年平均活動積溫4700℃以上,特別適宜于喜熱品種的生長。
民權的葡萄冬季不需要埋土防寒,樹干、枝條自然越冬,避免了埋土時折壓損傷,又接受了冬雪的滋潤和洗禮,冬化充分,促進葡萄的發芽分化,減少了病蟲害,葡萄的品質更優異,風味更醇香。
3.這適宜性表現在降水適量上。
這里的葡萄夏季不需搭棚避雨。葡萄種植區最適宜降水量為400mm~800mm。民權縣十年平均降水674mm,完全滿足葡萄各物候期對水分的不同要求。7月下旬到8月上旬雖降水較多,但葡萄正處于生長旺盛期和膨果期,需水量大,又較少陰雨連綿,故不需要搭棚避雨。葡萄接受了陽光、月光的全照射,有利于酚類物質的合成。
這是一個種植條件優越的產區
1.自然環境優越。
這里擁有被譽為“黃河故道綠色長城”的“申甘林帶”。加上農田林網和四旁植樹,形成了一道道綠色屏障,既防風固沙,又改善了小氣候,為產區內的葡萄生長提供了最佳條件。
這里湖水面積大,10萬余畝,呈帶狀分布。水域吸收太陽輻射能力強,能調節氣候,且深水反射出大量藍紫光和紫外線,有利于葡萄著色。
2.這里有完善的葡萄種植設施。溝渠、道路統一規劃,配套設施齊全,田成方、林成網、路相通、水相連、旱能澆、澇能排,完全可以滿足葡萄種植的需要。
3.這里區位優越、人力資源豐富。民權地勢平坦,國道、省道、高速、高鐵、機場四通八達,便于產品的銷售和運輸。
這里周邊人口密集,據估算,民權縣周邊300公里半徑范圍內居住人口達2億之多,不僅為發展葡萄產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,還有很大的葡萄及葡萄酒消費潛力。
這是一個民風淳樸、文化厚重的產區
黃河文化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。無論是開啟華夏文明的“龍馬負圖”神話,還是“鯉魚跳龍門”的傳說;無論是對龍的圖騰的崇拜,還是古汴河兩岸的東京夢華,都演繹著黃河的故事。作為中原的葡萄酒產區,自然會打上深深的中原印記。正所謂“風土秉中和之氣,得四方之正”,中原文化歷史厚重,無論是商周文化、唐宋文化,還是野蠻與文明分界線的“火”文化,“天人合一”、崇尚自然的道家文化,“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”的莊子文化等等,數不勝數。這些文化風俗和習慣、性格脾氣和特征都融入黃河故道種酒人和釀酒師的思想里,體現在葡萄酒的風味中。
民眾有種植葡萄的習慣。中原是農耕文化的發源地,這里的農民重視土地和種植業,有種植林果的習慣,常說“家中一畝園,勝似十畝田”。人們特別喜歡種植葡萄,常常在庭院、房前、地頭栽植葡萄棚架,既可采食葡萄,也是乘涼休息和作為餐飲的場所。
民眾有飲酒習俗。民眾奔放倔強,心胸開闊,注重禮儀,有俠義之風,飲酒場景很多;婚喪嫁娶宴待賓客,朋友相聚開懷暢飲,在勞作之余也常常飲上三杯兩盞。
這獨特的水土,適宜的氣候,優越的種植條件,厚重的文化,構成了黃河故道民權產區的風土。澳大利亞葡萄栽培專家理查德·斯馬特博士在巴塞羅那舉辦的“氣候變化與葡萄酒大會”上指出,“上帝不再眷顧波爾多,未來30年,中國將成為葡萄培育的理想國家,最好的葡萄酒將產自中國”。我們相信,中國最適宜葡萄種植的黃河故道民權葡萄酒產區,定會種出最好的葡萄,產出最好的葡萄酒。